(1)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。2021年以来,研究生全员参与“五维协同”机制的培养,创新能力显著提高,获得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国家级奖励6项;获得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各类科研立项22项,参与导师项目26项;3篇学位论文获评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;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264篇,独立发表96篇。就业率比2020年提高了37%,质量就业率维持在85%以上,5人考入对外经贸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。金融硕士影响力持续扩大,招生规模逐年增长,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。
(2)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。本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金融学类本科专业,促进了相关本科专业培养水平的提高,金融学、投资学、保险学专业相继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推动构建了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获批设立新专业。本科升学率达到25%左右。
(3)在国内多所高校交流推广改革经验。本研究成果已被北京工商大学、华北理工大学、河北金融学院、内蒙古财经大学、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吸收借鉴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受邀在“首届中国高校金融教育金课联盟峰会”“数智时代商科教育转型与重塑论坛”等国内多个会议场合做报告,先后在东北财经大学、北京工商大学、山西财经大学、南京审计大学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、河北大学等高校分享“五维协同”新金融人才培养改革经验,引起热烈反响。
(4)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广泛。以新文科理念编写的新财经教材,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,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。其中,《金融科技概论》(机械工业出版社,2022年)被北方工业大学等国内53所大学采用;《项目评估与管理》(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22年)被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80余所大学采用;《公司金融学》(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,2025年)被吉林财经大学等10余所大学采用;《公司金融》《金融科技概论》被评为河北省“十四五”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;《金融计算:基于Python》(中国人民出版社,2024年)被认定为高等学校新文科教材。《金融法》《投资学》获批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案例(库)建设项目。
(5)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宣传报道。在《河北日报》《河北新闻网》《期货日报》等媒体对“京津冀大学生金融文化节”“六赛一营”等活动进行报道20余次,扩大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,“河北银行杯”金融科技创新大赛、大学生期货投资电子对抗赛成功入选2025年省级学科竞赛目录。